尊敬的李月東會長、各位與會代表、專家、院長:
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來參加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我謹代表中國醫師協會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向協會的成立表示祝賀!向與會的各位代表表示問候和敬意!
在這特殊的時刻,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我想今天這個會員代表大會和協會成立的大會將會載入中國醫院、中國衛生的歷史,也必將載入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的歷史。
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是由公立醫療機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組建的,他們為全國13億老百姓提供著健康服務保障。長期以來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為全國人民健康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為推動衛生事業發展,深化衛生體制改革,保證人民健康,解決老百姓看病難這些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廣大的非公立醫療機構迫切需要有一個行業組織與他們一起共同推進這項事業。十八大和三中全會之后,隨著國家推進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在市場和社會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時期,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成立了,我想這的的確確是值得我們高興、祝賀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來祝賀,同時非常高興,也充滿著一個信心:我相信這個協會的成立必將對我國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建設,組織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今天參會感慨頗多,想說幾點:
第一,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是國家醫療衛生事業隊伍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至于現在全國到底有多少醫療衛生工作者在非公立醫療機構工作,希望協會將來開展摸底、調研工作,準確的統計出來。剛聽取介紹了解到,包括門診部、衛生所、私人診所有14000多家非公立醫療機構,醫務工作者有幾十萬人,這支隊伍在我國當前的衛生事業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說重要就在于非公立醫療機構能夠緩解和解決當前國家醫療衛生資源問題中一些突出問題。即三大問題:一是不足,非公立醫療機構業務人員能彌補這一部分困難;二是不均衡,我常講目前醫療資源存在著“向心性肥胖”,大醫院,大城市資源集中,而小醫院、邊遠地區,艱苦地區,鄉村,嚴重不足。三是服務結構與患者服務需求差距大,公立醫療機構服務結構單一,健康需求不僅僅是醫療健康,還有預防保健,更包括美容整形、養老、醫療保險等等,僅靠公立醫院是無法滿足需求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剛好能夠彌補當前不足的問題,其實這些年也已看到了非公立醫療機構在這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我相信這支重要力量必將在今后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當前是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最好機遇。換句話說,非公立醫療機構面臨著發展的春天。長期以來,社會、政府、我們黨都鼓勵和支持這項事業,近幾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后,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支持力度、政策扶持力度,明顯看到正在加大,有幾個文件即可以說明:2010年五部委發出《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文件的核心:放寬準入、改造環境。2012年,國務院制定十二五規劃里面明確規定了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和服務量2015年要達到我國總量的20%。正因為有戰略的宏觀規劃,所以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合資的機構要予以支持。在2013年國務院第22次會議上,健康產業就做為新時期發展經濟建設的轉型的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項目被提出,其中醫療、護理、養老、保險、醫藥和其他的一些健康產業,都為我們民營醫院的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2014年發改委、衛生計生委、人社部聯合發出文件,提出了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架構的調整放開,服務形式的調整,同時對醫療保險等等也提出了一個政策支持。我們看從2010年至今年連續發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都在為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這是最好的發展機遇,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協會成立了。這必將為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今后的加速發展,更加成熟的向前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三,協會必將在今后非公立醫療機構管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民政部根據國家改革精神,對社團組織改革進行深化與創新。比如放開準入,加強監管。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短期的批準,并要求在短期內成立,在過去行業組織中極為少見??梢?,國家是給予特殊政策,寄予特殊希望的。政府在推進改革中,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協會要承擔起非公立醫療機構服務、協調、監管職能。政府放權有兩個方面,一、把政府原來做的事委托到社會、市場、行業組織中去做,比如監管非公立醫療機構就要放到協會來做,二、購買服務,向行業組織、市場購買服務。因此,協會今后的任務非常重,作用也非常大。中國醫師協會和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要互相學習,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一要樹立服務意識,行業協會不是政府,也不能把自己辦成二政府,必須為服務對象、機構服務,服務意識應成為協會的第一宗旨。怎么去做些服務工作,我在醫師協會說三個字:一是聽,去聽一聽機構有什么呼聲,有什么訴求、委屈,要說什么話,現在有了“家”,可以到家里來說。二是要為他們說話,通過行業協會,傳播他們的聲音,反映他們的訴求,為他們呼吁,給他們要政策。做為協會可以更直接、坦誠、準確的向政府反映,其實我們黨和政府是希望聽到這樣的聲音的。三是樹立平臺意識,協會是一個平臺,是為更多的醫療機構展示和交流、合作的。平臺大而兼容,從個體醫生、大型民營醫院、民企的一些機構到公立醫院的一些方面。四是協調意識,協會就是協調,要做政府與醫療機構,政府與醫生之間的橋梁;要做政府在決策、調研時的參謀。在醫療機構有困難,有問題的時候,一起協調政府各部門予以關注和解決。協會是橋梁,也是窗口,通過窗口來放大和樹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形象。五是要有強烈的維權自律意識。當前非公立醫療機構一個很突出的任務是應該在政府、百姓之間樹立誠信,扭轉被某些媒體及事件夸大的負面形象,正面的去樹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誠信。
最后也向李會長和各位領導表示,中國醫師協會愿意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攜起手來,共同做好工作,需要中國醫師協會做的事情,會責無旁貸的去完成好。中國醫師協會服務對象很重要的部分也是非公立醫療機構這些醫務人員,我們可以利用維權基金和法律事務團在廣大非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免費為其提供維權咨詢、法律援助等??偠灾?,中國醫師協會一定關注、支持這個協會,大力宣傳這個協會。
再次感謝李會長的邀請,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見面,和很多老朋友見面,謝謝大家。